Vision in press 觸摸看不見的上帝:從心理學探索基督信仰 ( Exploring CHRISTIAN FAITH with PSYCHOLOGY )

Type
Book
Authors
ISBN 10
9624575126 
ISBN 13
9789624575125 
OCLC
932259828 
Category
Spirituality / Christian Faith ( 靈修信仰 )  [ Browse Items ]
Publication Year
2015 
Pages
232 
Subject
BR110 
Series Name
Abstract
心理學是一門探索人類行為和內心活動的科學,於當中涉及成長、意識、知覺、學習、行動、認知、動機、情緒等各個層面的研究。信仰涉及內心的活動,也關乎行為與表現,其所衍生出來的諸種現象,甚至可反過來影響心理學理論的發展。因此,信仰與心理學其實是息息相關的,從心理學來看信仰,更能進一步闡明那些看不見的靈性事物。

本書作者陳天祥博士為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的榮休副教授,多年來從事心理學的研究及教學工作,其主要的教研範疇為知覺心理學,並一直致力於闡釋心理學與信仰的關係。作者在本書中一方面探索人如何知覺、認識及經歷看不見的上帝,另方面亦嘗試釐清人對心理學與信仰的關係的種種誤解。 
Description
自序
鳴謝


第1章 知覺肉眼看不見的神
知覺所需要的是訊息,我們一定要把訊息與影像分開。
日常生活一些沒有影像的知覺,其實與對神的知覺差不了多少。

點題.比喻.實驗
引言
一、知覺事物是如何產生的?
1. 知覺不是影像的攝取──三個例子
2. 知覺是訊息的抽取與事物的界定
3. 訊息的處理可以引入個人因素
二、從可見的事物界定神的事
1. 藉所造之物界定
2. 人的內在因素
結論
問與答──信仰的追尋
思考問題

第2章 人有認識神的能力嗎?
人若要信靠神,就不單需要確定祂的存在,還要明白神的心意,以至我們能認識祂。那麼,我們是否有這種能力呢?

點題.比喻.實驗
引言
一、意識中的心智理論
1. 意識及公智理論是甚麼?
2. 相關的宗教爭論
二、語言提高思想的能力
1. 語言對人思想影響的爭論
2. 語言對人思想的影響
三、抽象思想的運作
1. 四期的成長
2. 成長是脫離官感的限制
3. 認知成長與宗教信仰
四、其他的腦宗教原素
1. 腦有宗教的硬件
2. 腦的宗教感受
3. 與物質世界沒有對應的感受難以產生
結論
問與答──信仰的追尋
思考問題

第3章 從意識到靈魂
心思不可能等同或完全出於物質,人的心思有非物質的成分,這非物質成分也可能是人在神那裏所接受的靈。

點題.比喻.實驗
引言
一、意識的現象
二、唯物主義的理論
三、超脫物質主義
四、瀕死體驗
結論:意識的本質與演現
問與答──信仰的追尋
思考問題

第4章 信仰是否心理作用呢?
事實上人所感受的,許多時都可能是杯弓蛇影,只是虛幻的心理作用。
那麼,基督教所信奉的神是否有可能只是一種心理作用呢?

點題.比喻.實驗
引言
一、錯覺
1. 擬人投射錯覺
2. 洗腦錯覺
3. 資訊缺失錯覺
4. 有功能的錯覺與投射
5. 小結
二、腦功能的副作用
1. 生理或神經的宗教機制是產生神的觀念的必須
2. 知覺依賴腦與世界的對應
3. 小結
三、建立信仰要靠心理機制
結論
問與答──信仰的追尋
思考問題

第5章 何謂信?
信是認識、是對神的承認、是理性的尋索、是超理性的委身、是關係的進入、也是一種靠賴與超越。

點題.比喻.實驗
引言
一、因認識而承認神
1. 認識神
2. 學科的知識
3. 承認耶穌
二、從理性的尋索到委身
1. 理性的尋索
2. 理性的限制
3. 委身於基督
三、靠聯繫於神而去超越自己
1. 靠赖神
2. 聯繫於神
3. 超越自己結論
問與答──信仰的追尋
思考問題

後記
參考文獻 
Number of Copies

REVIEWS (0) -

No reviews posted yet.

WRITE A REVIEW

Please login to write a review.